Friday, 6 November 2015

攝影日記

無論拍了多少風景,最能觸動我心的始終是街頭上的故事,平凡如你我的人,交織著一幕幕場景。

今天被Centrelink的無能玩死了,到處奔波之時風和日麗的悉尼突然下大雨,看來陰晴不定並非是倫敦專利。

大多途人都如我一樣並沒有預想到這場暴雨降臨。有人兩手空空,帶著沉思者的表情呆望著天空,不知是在思考人生還是單純地等待天晴。有人抱著頭如古代的傳訊兵一樣,因為軍情告急,不顧一切在路上奔跑。街頭表演的樂隊看著天,無奈的對看,收起了樂器。沉船時彈奏至少能搏得一個名留青史,天要下雨就如娘要嫁人,還是隨它去吧,明日再來就好。亦有不少人拿起了香煙,跟身邊的人抱怨著天氣的善變,交通的混亂,政府的無能。

而我剛好經過一個極大的樓盤廣告前,看著如斯混亂的悉尼卻頓覺有趣,好像好久沒有看見人與人這樣繁密的互動了。我看著那些咬著香煙的沉思者站在佈景版前,一個幸運地帶著雨傘的人從他們前方走過,藍白色的雨傘在街上甚為搶眼,尤其是滿身濕透的人眼中忍不住流露出羨慕的目光。

突然傳起噠噠噠的急速腳步聲,他回頭一看,看見一個神色匆忙的白領後來居上,拿著一把黑白相間的傘子在旁掠過,他覺得真巧合,大家的傘子都如此相似。我也覺得真巧合,我們三人都如此相似,同困在雨中,既是觀眾,又是戲子。


Monday, 2 November 2015

11月3日流水帳

最近幾日period來,睡得天昏地暗。好像早前趕assignments時把身體透支得太盡,如今想無限放空,無盡放鬆,一整天無所事事,心有戚戚然,罪過罪過。

媽媽收到了洋甘菊茶,像小孩子一樣打電話告訴我,認真地跟我說謝謝,我說媽不用謝了(要說謝的我跟你說到下輩子也說不完),她語氣很輕快的說需要的,隔著電話也彷彿看見了她眼睛亮晶晶的,充滿笑意的樣子。

想起一段話,在我們小的時候,父母是英雄,逐漸長大了,突然覺得父母的身影沒有自己心目中那麼宏大了,其實不是他們脆弱了,是我們長高長大了,是他們老了,到這一天就輪到我們來做父母生命中的英雄。

這陣子因為家庭原因,全家人心情都不好,我也沒有好好體諒媽媽,總是忍不著衝她發脾氣,雖然我知道她永遠都會原諒我,可是我一定要好好記得,我已經長大了,脾氣不是保護自己的方式,更不是鞭策媽媽的工具,只是童年時遺留下來的幼稚,耐心和寬容,才是the way my mum has been for the past 22 years.

Now we are tall, and Christmas trees are small,
and you don't ask the time of day.



Sunday, 1 November 2015

這一夜,是銀河鐵道之夜。

感謝zita介紹了這本書。看見網上的評價頗為兩極,而本來就熱愛小王子,熱愛夜空的我自然對此書有種相逢恨晚的感覺。

一開始淡淡的傷悲,到後來在銀河旅程的奇思妙想,帶出本書的主題:孤獨,自我犧牲,幸福,人生意義,到最後的意想不到,一直細心描寫著各種景物的作者,卻用了簡單的文字為潘朵拉的盒子留了一份希望。

這本書是少數我看完後無法系統性分析的書,看完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艷,一則驚於作者的文字,即使譯本如此差劣,也無阻我想像書中的場景。二則驚於情節的光怪陸離,一個個出場的人物各有故事,每人追求的事物不同,每人的幸福不同,甚至終點也不一樣。

據知乎某個回答所指,此書的天堂要用天文學知識去解讀,我天文知識拙劣,無法考究書中各種細節,不過書的主題:自我犧牲倒是非常明顯。

不管在東方西方,死亡都是令人恐懼的一件事,特別是中國靈堂上那些擺設簡直是刺激活人心臟的最佳設定,左右兩個臉上胭脂出界十厘米的童子,成為無數恐怖電影的老掉牙主題,唉看見如此醜陋的葬禮,人訓在棺材也激到彈起。

不過偏偏在日本這個長年受天災威脅的國度,卻對死亡有著一份神聖的敬意,從《禮儀師》電影看出,死亡是一件有尊嚴的事,應該說一個人死,並不是可怕的事,但要死得有尊嚴。我覺得日本的武士道,甚至大大小小的文學電影,都經常探討死亡及尊嚴兩件事。

而銀河鐵道之夜雖為童話,卻依然離不開這主題。從主角朋友,年輕教師,甚至天蠍之火中看得出,死不但不令人懼怕,為了拯救他人而自我犧牲更是值得讚頌,甚至是生命的意義。生命的意義,生命的起源,就是為了死亡的一刻有所價值。人的意義只有在生命終結的一刻才得知,所有主角才要回去現實世界,找尋自己生命的意義,等待著屬於自己的死亡。

聽起來好像很悲觀被動的一件事,可是按照日本的文化來看並非如此,現實世界再灰暗,也留有一絲希望,我們一直生活下去,作出不同的選擇,與不同的人生命有交接,影響著其他事件發生的機率,而這些事件交疊,將會決定我們的最終選擇,死亡的方式,這裡並不是指自殺的方式,而是指人在死亡這一刻的狀態,又或是在死亡時所體現到的人生的意義。同理,我並不認為作者鼓吹的是像主角朋友一樣,犧牲性命來拯救他人,這只是我自我犧牲的最高境界而已。

而對於捕鳥人一節,我跟zita你的看法有點不一樣,有點像北韓人民認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一樣,或許他可能是被人洗腦了,但不代表這樣不快樂。因為我們享受到自由,所以才會以強者的眼光看待缺失自由的人,但可能捕鳥人在每天的勞勞役役中卻自有快樂,因為這是他的信仰,他人生的意義,對於他來說,因為不知有更廣闊的世界,所以活在井底已是幸福無比,我覺得不能把我們的標準放在他身上。正所謂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如果要我選,做人還是做魚,我絕對會答做人,但等到我是一條魚時,我可能會取笑人類的自作聰明,像我這樣在江河中暢泳多好,心中感歎著,人類,何必呢,何必呢!

最後結語:

如同很多童話一樣,這本「童話」並非寫給小朋友看的。
我是聽著久石讓為改編動畫的配樂而寫下此評的。
我因愛夜空而看此書,此書卻令我更愛夜空。
擇錄了此書中印像最深的一節:天蠍之火。

從前,在巴爾都拉原野,有一只小天蠍,專門吃小蟲子什麼的。一天,它遇上黃鼠狼,險些被吃掉。天蠍不顧一切地逃命。眼看就要被黃鼠狼抓住,不小心,天蠍掉進一口水井里,怎麼也爬不上來。天蠍眼看就要被水淹死,它就這樣禱告說:

啊,我以前不知吞食了多少生命,如今當黃鼠狼捕捉我時,我是那麼狼狽地奔逃。但終于還是落到這一地步。啊,天哪,我已經沒有救了。我為什麼不乖乖地把自己的肉體讓黃鼠狼吃掉呢?它也會為此多活一日。上帝呀,請體察我的心意。不要這麼白白地送命,為了使大家獲得真正的幸福,就請用我的身體吧。

不覺之間,天蠍望見自己的身體燃燒起通紅的火焰,照亮了四周的黑暗。爸爸曾經說過,這火至今還在燃燒。沒錯,那邊的火焰就是天蠍火光。

是的,看呀!那邊的三角標,不正是一只天蠍的形狀嗎?

焦班尼也覺得火焰對面的三個三角標恰似天蠍的臂膀,這邊的五個三角標猶如天蠍尾巴上的鉗形爪。而那團鮮紅、明亮的天蠍火光果真在無聲地燃燒,光閃透明。

隨著那團火焰漸漸遠去,人們甚至可以聽到一陣極其喧鬧的交響樂曲聲,聞到一股百花盛開的芳香,並夾雜著口哨聲和嘈雜的講話聲。使人感到附近好像有個什麼鎮子,人們正在那里歡慶節日。